首页

给女王坐马桶

时间:2025-05-29 12:08:23 作者:全国跳水冠军赛男子10米台 朱子锋逆转夺冠 浏览量:45479

  中新网福建南安8月10日电 (孙虹 赖雨桐)今年是民族英雄郑成功诞辰400周年。以“英雄的弦歌,奔跑的时代”为主题,第八届南安(国际)郑成功文化节10日在“成功故里”福建南安开幕,逾600名海内外研究学者、郑氏宗亲代表以及两岸郑成功信众共襄盛举。

8月10日,第八届南安(国际)郑成功文化节在“成功故里”福建南安开幕。南安市委宣传部供图

  郑成功祖籍泉州南安石井镇,1624年在日本平户市出生,6岁时回到家乡居住读书。1661年至1662年初,郑成功从福建出发,挥师东征,驱逐荷兰侵略者,收复沦陷了38年的祖国宝岛台湾。300多年来,郑成功一直作为民族英雄被两岸同胞传颂。

  “因为郑成功,我们与南安市一直保持友好交流,通过多次互访,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”日本平户市副市长松田隆也告诉记者,今年是非常特殊且重要的年份,与南安一样,平户市也举办了多个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的活动。

  “明年是平户市和南安市缔结友好城市30周年。”松田隆也表示,希望以此为契机,进一步深化两市间因郑成功而建立的友好关系,也欢迎中国游客来到平户市感受郑成功的功绩和历史遗产。

8月10日,第八届南安(国际)郑成功文化节开幕。图为“泉州港澳台青年(南安)同心交流基地”授牌仪式。中新网记者 孙虹 摄

  “在台湾,有延平区;在南投县,有国姓井;在台东县,有延平乡;在台中市,有成功路……”新党主席吴成典感叹道,郑成功在台湾是无所不在,每个地方都有他的印记和影响力。

  “郑成功是两岸同胞共同敬仰的民族英雄。”吴成典认为,“我们应当以郑成功为骄傲,常思血脉相通之情,发扬郑成功精神,两岸融合发展、携手合作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”

  开幕式期间还举办了“泉州港澳台青年(南安)同心交流基地”授牌仪式和精彩的郑成功主题民俗文化表演。二十四节令鼓、武士旗操,独具特色的大鼓吹、大鼓凉伞、彩球舞,展现古代最高礼节的祭祀乐舞,结合电子音乐和传统民俗表演的电音三太子以及高甲戏、宋江阵、成功船等南安特有民间艺术或武术表演于此间轮番上演。

为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,“成功故里”福建南安推出郑成功主题民俗文化表演。图为武士旗操。中新网记者 孙虹 摄

  郑成功在南安和台湾两地留下的丰富遗产见证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。在台湾,民众把郑成功奉为“守护神”,供奉郑成功的祠、庙、堂约有170多处,信众达200多万人,每年都有信众组团回到福建南安郑成功陵园和祖庙进香拜祭。

  当天,在位于南安石井镇的郑成功祖庙,两岸信众按照标准道教科仪,共同参与祈福祝寿典礼暨“成功归故里”两岸民间信俗交流活动,祈盼两岸和平共进。

  “一代又一代两岸同胞纪念郑成功,铭记他的功勋,传颂他的故事,就是在不断汲取他留给后人的教益和启示,最重要的是要牢记历史、铭记先贤,携手奋进、继往开来。”泉州郑成功研究会会长洪自强如是说。

  据悉,本次文化节汇聚美食之味、民俗之趣和文化之韵,其间还举办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学术研讨会、“青春相约 携手成功”台湾大学生主题夏令营、台湾青年“成功故里精英行”、“金戈铁甲定成功”民俗踩街等多项配套活动,邀请海内外人士走成功路、听成功戏、品成功宴,共同推动郑成功文化走向世界。(完)

【编辑:陈海峰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“2024高雄·北京特色周”启动

如今的黄河流域,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。通过优化实施调水调沙,下游河道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由4100立方米每秒,提升到5000立方米每秒。

李强同老挝总理宋赛共同出席玛霍索综合医院大楼落成仪式

花椒是甘肃栽培面积仅次于苹果和核桃的经济树种。陇南市武都区是首批“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”,在全国花椒主产区中,武都花椒面积、产量、质量、农民收入占比均居第一。

中国成品油价调整年内第二次搁浅

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、副主任涂兴永表示,下一步,重庆将着力促创新,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攻关、创新平台建设、高端产品提升行动,生产工业母机标志性产品,建设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工业母机创新平台;着力育企业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,培育更多“专精特新”和“单项冠军”企业;着力抓推广,支持用户单位与研制单位结对公关,搭建供需对接平台,打造一批工业母机领域创新成果正向迭代的示范应用场景;着力优扶持,充分用好首台(套)重大技术装备和“工业母机+”应用场景推广政策,助力工业母机企业开拓市场。(完)

国乒队员王曼昱:健身非常好 希望大家保持住

该典礼由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组织筹办。来自中国驻英国大使馆、英国华社、中资机构,以及英格兰、苏格兰、北爱尔兰、威尔士等地63所华文学校的代表参与此次活动。

国台办:敦促美方将不支持“台独”的承诺落到实处

北京4月17日电 (尹倩芸)今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目标由去年的“1200万人左右”调整为“1200万人以上”,新目标叠加中国向“新”发展,一季度中国人才市场也出现新变化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